首页 > 清风苑 > 时评 正文

时评

鉴明则尘垢不止

稿件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: 2025-02-20 09:55:40

  “鉴明则尘垢不止,止则不明也。”语出《庄子·内篇·德充符》,其意思是当镜子明亮光滑时,尘埃和污垢就不会停留在上面,反之,镜子蒙上尘垢,就不会明亮。鉴者,镜也,亦心也。镜若长明,则尘埃虽落而不滞;心若常清,则外扰虽至而不迷。

  人之心鉴,常为私欲所蔽,为外物所染,若不勤加拂拭,则尘垢日积,终至昏昧。尘垢就是我们内心的贪欲,当这些“灰尘”蒙蔽了初心本心,就难以心明眼亮、时时明心、时时静心。正所谓,“心不清静,则思虑妄生。思虑妄生,则见理不明。见理不明,则是非谬乱。”因此,为人为官、行事处事当常常自省、克己、存养,三者兼备,则心鉴常明、尘垢自止。

  自省者,察己之过也。金无足赤、人无完人。从政做人,难免有闪失、有差错,但要成长进步,离不开长期的自我反省、自我批评、自我完善。党员干部严于自律、勤于自省,就是要有“检身若不及”的自觉,经常对照党的理论、对照党章党规党纪、对照初心使命,主动查找、勇于改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。自省如同照镜子,只有做到“常洗心者不染尘”,将自我检视作为一种时时处处的自觉,方能在修身正己中不断淬炼党性、提升修养、完善自我。

  克己者,制己之欲也。纵观历史,很多为政者都能够做到克己私欲、慎独慎微,心有所畏、言有所戒、行有所止,不贪公家和百姓一分钱,得以青史留名,浩气长存。克己之欲,就是在隐蔽无人知时,不放纵自身欲念,不被外物诱惑;在面对微小细节时,守住小事小节,明辨大是大非,进而实现做人不逾矩、办事不妄为、用权不违规。从大庭广众到独居无人、从关键要事到细枝末节,面对诱惑始终心存敬畏、手握戒尺,坚持公私分明、克己奉公,方能为政清廉、取信于民、赢得人心。

  存养者,养己之德也。镜明则物无遁形,心明则事无隐情。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,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尘褪色,久不滋养就会干涸枯萎。党员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,不断改造主观世界、加强党性修养、加强品格陶冶,以先进为榜样、以楷模为标杆,不断提升自己。纵观一些违纪违法党员干部,往往不重视修身养德,不重视理论学习,追逐名利而忘记初心使命,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。唯有把立德修身、廉洁自律作为一种崇高的价值准则确立在心里,时常滋养心田,耕耘精神沃土,擦拭镜上浮尘,才能做到处纷华而不乱、临大节而不夺,真正实现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

  至人之用心若镜,心不正必行不端。面对纷繁复杂的诱惑,党员干部当常常自省看清自我、克己驾驭欲望、存养培育德行,多一分冷静与警觉、少一些浮躁与盲动,心不为欲所动、行不为欲所控,真正做到鉴明则尘垢不止。(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奇)

>>><<<